透视我国加速发展中的软件服务业

原创|其它|编辑:郝浩|2008-09-11 11:07:55.000|阅读 1135 次

概述:

  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传来利好信息,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累计收入3456.7亿元。

  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中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软件服务业大国。

# 界面/图表报表/文档/IDE等千款热门软控件火热销售中 >>

  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传来利好信息,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累计收入3456.7亿元。据了解,在我国相继出台并建立部际合作机制,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等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的软件服务业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由2000年的1.3%提升2007年的8.74%。

  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中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软件服务业大国。

    软件服务业的高速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日前透露,上半年中国软件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累计实现收入3456.7亿元。

  据了解,软件服务业上半年的累计收入同比增长了30.4%,增速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出9.7个百分点。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发展形势良好,完成出口额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赵小凡说,2008年及今后几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良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 

  多项利好举措助推软件服务业

  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规模在历经数年的发展,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据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软件与服务业规模,占全球比重仅为2%;而截至到2007年,中国软件软件服务业规模达到5834亿元,占全球比重上升到8.7%。工业和信息化部产品司司长肖华日前表示,通过近五年发展,中国软件与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业外包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2.4亿美元。

    另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也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软件业销售收入达4800亿元,同比增长2%。2007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由2000年的1.3%提升8.74%。截至去年,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超过1.8万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超过5万个,已有521家企业收入超过亿元,其中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0家。

    据了解,到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将占国内市场65%以上份额。

    软件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也促使国内不少软件企业迅速地壮大起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0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年收入416.7亿元位列榜首,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
  
    “软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市民的认识及我国不断夸大的对外开放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介绍:“过去我们看到软件的行业,我们更多的把它与创新、把它与研究联系在一起,今天这些特征还是十分重要,但是在它的背后表现出制造业特征越来越明显。”刘表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也预示着一种服务业应用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的软件所消耗的量越来越大,软件过去被认为高科技的产品,今天我认为软件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产品,软件在手机、电视机,每一个家庭都运用了大量软件,今天软件已经没有过去那么神秘。”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品司司长肖华也分析指出,中国已经形成了承接全球软件和服务业外包的一系列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良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各国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和跨国公司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中国还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基础,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另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原信息产业部近年来联合相关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包括建立部际合作机制;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构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组建产业联盟,加快培育外包人才等。[SPAN]

  问题:人才缺乏等成制约主因

  我国软件服务业在飞速增长的同时,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赵小凡赵小凡日前表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产业总体处于做大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龙头企业;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技术平台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人才。”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东软集团的刘积仁在中国国际软件与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就曾指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概有这么几个特征,第一他的外语要好,因为现在国际化的原因,外语成为必需的技能;第二是技术也要好,第三对生产过程、流程和管理这一套概念要特别的熟悉。现在真正在市场上找到这些方面能力都具备的人才真是少,一百个人里面不一定能挑到两三个人。这样就导致企业内部培训费用的增加,对东软来讲内部培训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一年几百万,我们要自己培养人才。

  举措:信息化三方向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通过研究发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软件产业的升级。从中国软件业发展来看,我国的软件产业市场非常广阔,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产业如何上一个台阶仍是一个挑战。

   我国软件业如何走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暨企业家峰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徐愈就曾指出,一是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带动软件产业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在网络、网站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在推进这些重点工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推进电子政务,推动国产软硬件产品应用的问题,需要通过明确各种特定应用环境下,对信息产品,性能等方面的需求,编制国产软件产业目录,为电子政务建设中提供支持。

  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带动软件产业发展。机械、化工、冶金、有色、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等传统行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占20%,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存在巨大的需求,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很大作用,推动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解决软件不断升级及企业的升级问题,推动工业自动化、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三是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带动软件产业发展。目前人们对移动通讯、数字电视,移动办公设备和具有综合功能的信息产品,以及通过网络的教育、医疗、购物、娱乐游戏等正在大幅提高,为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发积极建设文化娱乐产品,和网上信息内部,把互联网站建成传播先进文化的任务,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文化生活的需要。


标签: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不得修改原文相关链接,如果存在内容上的异议请邮件反馈至chenjj@evget.com

文章转载自:慧都科技

为你推荐

  • 推荐视频
  • 推荐活动
  • 推荐产品
  • 推荐文章
  • 慧都慧问
扫码咨询


添加微信 立即咨询

电话咨询

客服热线
023-68661681

TOP